2023全球DeFi借貸市場洞察:原理、模式與發展趨勢

2023全球去中心化金融借貸賽道洞察分析報告

前言

借貸是金融市場中一切的開始,是本源。

金融活動的核心是建立在人們之間的信任基礎上的,信任使得人們可以相互借貸資金或資產,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借貸是一種信用活動,指貸款人按照一定的利率和條件,向借款人出借貨幣資金,以滿足其生產或消費的需要。借貸活動中,借方可以通過放大自己的資本規模來增加收益,這就是槓杆的作用。但是,槓杆也會放大借方的風險,如果借方無法按時還款,就會造成損失甚至破產。爲了規避或轉移這種風險,人們發明了各種金融衍生品,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這些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來對沖或投機市場的波動。毫不誇張地說,金融及金融衍生品都是建立在「借貸」這一底層命題之上的。

由於中心化的金融存在不便,人們將目光轉向區塊鏈,希望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實現更高效、更公平、更安全的金融服務。去中心化借貸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應用場景,它利用智能合約來實現借貸雙方的匹配、資產的鎖定、利息的計算和還款的執行等功能,無需依賴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

截至目前,鏈上DeFi借貸賽道已經成爲區塊鏈市場中最重要的賽道之一,TVL已經達到$14.79b。但是目前DEF借貸協議創新不足,市場熱點也逐漸轉移,如何在已有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並結合最新技術成爲了擺在創新者面前的問題。

DeFi借貸賽道需要新的敘事。

2023全球DeFi借貸賽道洞察分析報告:發展趨勢、關鍵挑戰和前景展望

Part 1:DeFi借貸原理拆解

金融底層的分布式變革:從傳統金融到「去中心化金融」

金融部門的一個核心功能是將儲蓄引導到有生產性的投資機會。傳統上,儲戶將錢存入銀行以賺取利息;銀行則將資金借給借款人,包括企業和家庭。關鍵的是作爲貸方,銀行對借款人進行篩選,以評估他們的信用狀況,從而確保稀缺的資本分配到最佳的用途。

在篩選過程中,銀行結合硬信息和軟信息,前者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評分、收入或教育背景,後者通常是通過與借款人的廣泛關係獲得的。從這個角度看,金融中介的歷史是一場改善信息處理的探索。對於難以篩選的借款人,貸方可能要求提供抵押品來保證貸款,從而緩解信息不對稱和協調激勵。例如,企業家在申請貸款時經常不得不抵押他們的房屋淨值。如果違約,貸方可以沒收抵押品並出售以收回損失。

幾個世紀以來,抵押品在貸款中扮演了普遍的角色,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有了以房地產爲擔保的貸款。時過境遲,市場載體與形式發生變化,DeFi借貸平台也將儲戶和潛在借款人聚集在一起,沒有像銀行這樣的中央中介,準確來說,借貸活動發生在平台上或者是一系列遵循預先規定的規則管理貸款的智能合約上。一方是個人存款人(也稱爲貸方),他們將自己的加密資產存入所謂的流動性池中,賺取存款利率。另一方是借款人,他們獲得加密資產並支付借款利率。這兩種利率根據加密資產和對貸款的需求而變化,同時受到流動性池的大小(代表資金供應)的影響。平台通常向借款人收取服務費。由於過程是自動化的,貸款發放幾乎是即時的,相關成本也很低。

DeFi借貸與傳統借貸的一個關鍵區別是對DeFi借貸對於借款人進行篩選的能力有限。借款人和貸方的身分被加密數字籤名所隱藏。貸方因此無法獲取借款人的信用評分或收入報表等信息。因此,DeFi平台依賴於抵押品來協調借款人和貸方的激勵。只有記錄在區塊鏈上的資產才能被借用或抵押,使得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參照的。

典型的DeFi貸款是以穩定幣發放的,而抵押品則由風險較高的無擔保加密資產組成。智能合約爲每種抵押品類型分配一個削減率或保證金,決定了借款人必須提供多少最低抵押品才能獲得給定金額的貸款。由於加密資產的價格波動性高,導致了過度抵押——所需的抵押品往往遠高於貸款規模,主要借貸平台上的最低抵押率通常在120%到150%之間,並取決於預期的價格升值和波動性。

DeFi借貸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 探索期(2017-2018年): 在以太坊平台上湧現了一批基於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金融協議,如MakerDAO、Compound、Dharma等。這些協議爲DeFi生態奠定了基礎。

  • 爆發期(2019-2020年): DeFi借貸市場呈現多元化和創新化特徵。出現了更多類型的借貸協議,涉及各種加密資產,採用不同的風險管理方式、利率模型和治理機制。代表性協議有Aave、dYdX、Euler等。

  • 拓展期(2021年至今): 借貸協議開始探索跨鏈和多鏈解決方案,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也開始探索將現實資產(RWA)上鏈的可能性。代表性協議有Radiant、Centrifuge等。

2023全球DeFi借貸賽道洞察分析報告:發展趨勢、關鍵挑戰和前景展望

去中心化借貸的核心要素

不論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借貸,還是基於金融機構的傳統借貸,其核心組成都有一定相似之處。無論哪種借貸方式,都需要有借款人、貸款人、利率、期限、抵押物等要素。這些要素構成了借貸的基本邏輯和規則,也決定了借貸的風險和收益。在去中心化借貸中,各種參數由DAO決定,因此整個金融模式中還增加了治理模塊。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 借款人:需要借入資金的一方,向貸款人或平台提出借貸請求,並按約定償還本金和利息。

  • 貸款人:願意出借資金的一方,向借款人或平台提供資金,並按約定收回本金和利息。

  • 平台:在借貸過程中起中介或協調作用的一方,可以是中心化機構或去中心化系統。

  • 治理者:在去中心化協議中,參與協議決策的重要角色,通常需要持有或質押治理代幣。

2023全球DeFi借貸賽道洞察分析報告:發展趨勢、關鍵挑戰和前景展望

借貸過程環節拆解與梳理

去中心化借貸過程與中心化借貸相同,都包含着相似的步驟,包括借貸請求的發起和處理、抵押品的提供和管理以及貸款的償還和清算、下面將分別對過程進行描述。去中心化借貸的特點是不需要信任任何中介機構,而是通過智能合約來自動執行借貸協議。去中心化借貸的過程如下:

在去中心化平台上,一般存在着不同抵押池,對應着不同風險等級的資產,他們的借貸利率、質押率、清算率等參數都不同。借款人首先需要根據自己抵押的資產選中抵押池,之後將自己的抵押品存入抵押池合約內,之後便得到自己借貸出來的資產。由於目前鏈上身分難驗證信用,因此去中心化借貸往往選擇超額抵押借貸,即抵押物品的價值/借款金額>100%。

借款人在選擇好抵押池後,可以輸入想要借入的資產種類和數量,平台會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和抵押池參數,顯示出相應的借款期限、利率、質押率等信息,供借款人參考。般來說,平台會提供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加密貨幣作爲抵押品,如比特幣、以太坊、穩定幣等。不同的加密貨幣有不同的風險等級,因此也有不同的參數設置。借款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來選擇更穩定或更波動的加密貨幣作爲抵押品。

當借款人確定好借貸條件後,可以點擊發起借貸請求。平台會驗證借款人的身分和地址,以及其提供的抵押品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一切正常,平台會將借款人的抵押品轉入智能合約中,並從合約中劃轉相應數量的借入資產給借款人。同時,平台會記錄下借款人的相關信息,如借款金額、期限、利率、質押率等,並在合約中生成一個唯一的借貸編號。

平台會根據借款人的借貸請求,從抵押池中匹配合適的貸款人,將其提供的資產劃轉給借款人。貸款人可以是單個的個人或機構,也可以是多個的集合或池子。貸款人在提供資產的同時,也會獲得相應的利息收益和代幣獎勵。

貸款人可以隨時增加或減少提供的資產,以調整自己的收益和風險。平台會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動態調整借貸利率,以平衡借貸雙方的利益。借款人在借貸期限內,可以隨時償還部分或全部借款和利息,並從智能合約中取回相應數量的抵押品。如果借款人按時償還全部借款和利息,平台會結束該筆借貸關係,並刪除相關信息。

同時,平台會實時監控抵押品的價值,並計算出每筆借貸的質押率、清算率和健康因子。質押率是指抵押品價值與借款金額的比例,清算率是指觸發清算的最低質押率,健康因子是指質押率與清算率的比值,反映了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和風險水平。平台會通過各種方式向借款人提供這些信息,並提醒其注意風險。

如果借款人無法按時償還或者其質押率低於清算率(如150%),平台會自動觸發清算程序,將其抵押品以一定的折扣出售給清算人,以償還其欠款,並收取一定的罰金。

清算人可以是平台自身或者第三方機構,他們可以通過購買抵押品來獲得利潤。清算後,如果抵押品的價值仍有剩餘,平台會將其返還給借款人;如果抵押品的價值不足以償還欠款,平台會將其歸零,並承擔損失。

2023全球DeFi借貸賽道洞察分析報告:發展趨勢、關鍵挑戰和前景展望

借貸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博弈

對於借貸協議來說,其收益來源有三方面,借款人付出的利息、抵押品的清算和服務手續費用。這些收益將被分配給協議本身、LP(Liquity Provider)以及二級做市支撐。這之間的利益分配可以看作一個博弈和最優化過程。

項目方爲了更高的TVL,會在前期選擇讓利。這意味着它們會採取各種措施來吸引LP和借款人。例如,它們可能會設置較高的利率來吸引LP向流動性池中存入資產。同時,它們也會爲借款人提供方便,比如通過補貼來降低借款

DEFI-2.1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