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新加坡DTSP来袭 Web3项目重构势在必行
Web3项目面临新加坡DTSP监管挑战,结构重构成关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期正式发布了针对"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的最终监管规定,将于2025年6月30日全面实施,没有设置任何缓冲期。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对代币服务的新牌照要求,更是对Web3项目运营逻辑的一次结构性重构。
监管范围扩大,架构模式面临挑战
DTSP的推出标志着MAS试图对"代币服务"这一广泛概念进行系统性重构。监管范围不再局限于Token发行,而是涵盖了项目方可能涉及的各类行为,包括发行、宣传、交易、转移、托管、OTC撮合,甚至提供技术或运营协助。
更重要的是,MAS放弃了以注册地或链上部署为合规判断依据,将核心判断标准转变为"人在哪里、业务行为在哪里"。这意味着,即使项目的合约部署在链上,系统运行在云端,只要团队常驻新加坡并推进Token相关业务,就可能被视为"在新加坡营业"。
MAS对DTSP发牌持"极度审慎"态度,仅适用于极少数申请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牌照竞标,而是对项目治理结构的主动筛选。缺乏角色隔离、资金路径不清、责任划分不明的Web3项目架构,在这轮清理中将失去生存空间。
全球监管趋势:套利逻辑走向终结
新加坡的DTSP新规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一种更广泛的全球监管趋势。各主权司法区不再接受"注册地拼图式"的Web3架构,开始用"人在哪里、事发生在哪里"来界定责任归属。
香港虽然频频释放欢迎信号,但其监管框架同样严格。香港要求交易平台持牌运营,并在用户准入、币种选择、托管机制等方面提供合规方案。对于其他Web3形态的项目,香港尚未建立专属监管通道,更倾向于接纳结构清晰、信息披露充分的项目类型。
其他备选地如迪拜、葡萄牙、塞舌尔等,要么缺乏成熟金融监管框架,要么合规路径模糊、不可持续。短期可以容身,但难以构建中长期合法性基础。
Web3项目的结构能力与合规挑战
DTSP新规释放的最大信号是监管逻辑的系统更新。监管视角不再关注公司注册地或代码部署位置,而是直接锚定:
这考验的是Web3项目方整体的"结构能力",即是否能搭建一套可被穿透、可被问责、可持续运行的角色体系与权责框架。
投资人视角的转变
DTSP新规也是投资人合规视角的转折点。对投资人而言,判断维度需要升级,Web3项目的"结构透明度"将成为必审项:
这些问题不再只是律师需要回答,投资人也必须学会提出与审视。
结语
监管正在推动Web3市场进入"身份治理"的新阶段。项目方不再只依靠"叙事",而要交出结构设计的答卷;投资人也不再只看估值,而要追问项目是否准备好接受监管穿透。DTSP只是开始,更大的合规回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生。Web3项目的下一站,不是寻找另一个"套利洼地",而是全面提升架构能力、治理逻辑和合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