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生态突破不可能三角 闪电网络引领新方向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币生态发展: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新方向

比特币生态系统的讨论热度正在整个加密市场中逐渐攀升。在比特币脚本上利用客户端验证方案构建智能合约,同时兼容具备无限可扩展性的闪电网络进行通道交易,可能成为在同时保证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三角上的区块链大规模应用方案。

本文将对比特币生态的一些基础概念进行科普讲解,包括阻碍大规模应用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克服这一困境的"闪电网络"、目前对比特币脚本的解决方案及UTXO模型原理。

比特币生态必读指南(1):解锁万亿市场的力量

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障碍

长期以来,"区块链网络无法同时实现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这一"不可能三角"难题阻碍了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以太坊过去十年将重心放在发展去中心化,并在底层公链的基础设施层不断创新,以拓展公链的可扩展性。然而,从以太坊及其Layer2的尝试来看,只要解决方案局限在区块链上,性能就会存在上限。即便是目前可见性能最强的区块链,仍难突破TPS (每秒交易量)上限,离百万级TPS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要求和全球工业级实现数亿级TPS的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闪电网络的运作原理

闪电网络利用链下计算的方式,即"支付通道",彻底解决了"不可能三角"的可扩展性问题。只要建立足够多的通道,就可以处理任意多的并发交易。

闪电网络模仿了银行清算的方式:用户之间通过闪电网络开通闪电通道。通道开启时,用户可以直接在闪电网络进行清算,而不需要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结算。只有当通道关闭时,才需要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结算。

闪电通道的操作流程包括:

  1. 缴纳准备金
  2. 链下交易记账
  3. 链上结算记录

为避免链上欺诈,闪电网络采用了惩罚机制。如果有用户执行欺诈行为,比如提前关闭通道结算比特币,另一方可以通过提前签订的惩罚协议进行惩罚,没收欺诈方的所有准备金。

然而,闪电网络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在于比特币链的图灵不完备性。比特币链上没有智能合约,只有简单的脚本,无法承载复杂应用。因此,闪电网络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比特币上实现智能合约"。

比特币生态必读指南(1):解锁万亿市场的力量

提升比特币区块链功能的方案

  1. 侧链:创建一条具有智能合约功能的链,与比特币主链双向挂钩。但目前缺乏足够去中心化的双向挂钩技术。

  2. 彩色币:利用比特币脚本里OP_RETURN指令,增加80个字节的任意字符,通过人为指定字符串含义标记"彩色币"。但80个字节的空间太小,无法实现复杂功能。

  3. 客户端验证:通过模拟传统合同签约方式,保证只有双方知道合约内容的隐私性,无需任何第三方参与,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客户端验证方案引入了"一次性密封"机制,将需要验证的每个合约的每个状态与特定比特币的未使用交易输出(UTXO)绑定,以解决双花问题。

UTXO模型说明

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TXO)是从一个地址发送到另一个地址但尚未被接收方赎回的加密货币总和。UTXO模型有效防止了双花问题,因为验证者可以轻易检测到余额不足的交易。

比特币生态的未来发展

比特币生态正在迎来一系列全新协议的诞生。其中,RGB协议不仅沿用了客户端验证的理念,还提出与闪电网络兼容,为无限可扩展性打下基石。尽管RGB协议与闪电网络的兼容性尚未完美,但业界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相关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突破长期以来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局限。

随着比特币生态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周期区块链指数型增长将源于比特币生态的爆发。比特币有望突破原有的单一价值存储功能,在彰显其货币属性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为生态嫁接更多应用,促进生态的可扩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区块链世界带来无限可能。

比特币生态必读指南(1):解锁万亿市场的力量

BTC-3.0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跨链迷路人vip
· 07-25 18:09
这是btc真正生态?
回复0
StableGeniusDegenvip
· 07-23 01:34
嗯亮了闪电网络!
回复0
BridgeNomadvip
· 07-23 01:30
嗯,L2 扩展... 只是祈祷我们不会再看到另一个虫洞情况,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复0
NewLiquidationWatchervip
· 07-23 01:22
牛逼啊 闪电网络
回复0
胶水君vip
· 07-23 01:13
牛啤!就等闪电网络发力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