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联合创始人闫欣:区块链重塑全球信任机制在去中心化浪潮中,信任仍是现实世界与区块链融合的关键。Sign作为链上验证系统的领先者,以Sign Protocol为核心,让身份、协议、信用等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验证,就像区块链交易一样。本次专访中,Sign联合创始人闫欣深入解析了公司的愿景、技术突破及未来规划,探讨如何通过区块链重构信任机制,并推动公共服务上链。让我们一同探索Sign的世界,了解区块链如何成为全球信任的新基石。闫欣介绍了自己和Sign的背景。他在国内成长,曾担任工程师和投资人,现在是一名创业者。2021年,他与两位伙伴共同创立了Sign(最初名为EthSign)。经过四年的发展,他们开发出了全球验证系统Sign Protocol,使身份、协议和信用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验证,类似于区块链交易。2024年,公司收入达到1500万美元。Sign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红杉美国、印度和中国三家基金投资的公司,也是某交易平台旗下投资部门更名后的首笔投资。Sign的核心目标是将世界上最重要的场景和公共服务转移到区块链上。他们认为区块链是最强大的全球账本,具有实时、准确和可审计的特性。Sign致力于让更多的信息、资质和身份数据能直接在链上验证,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简单的验证过程。今年,Sign计划与更多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将区块链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平台,用于承载公共服务。他们将在年中宣布一些关键合作。Sign团队非常多元化,成员来自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州大学等顶尖学府,包括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团队中有专注于代码的技术专家,也有热衷于产品设计的创新者。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坚信区块链的未来,相信它有潜力重塑全球信任的基础逻辑,构建真正的超主权基础设施时代。闫欣解释了Sign如何在无信任网络中重新定义信任。虽然区块链本身是一个无需信任的网络,一切都通过代码和共识来保证,理论上不需要信任任何人。但现实社会并非如此,我们的日常决策都建立在信任之上。为了让区块链承载更复杂的现实世界应用,Sign将现实世界的信任机制引入链上。他们在多个区块链上部署了智能合约,并为这些合约设计了统一格式,使所有机构、个人、公司,甚至国家级组织都能通过链上系统进行验证。Sign Protocol被比喻为"链上公证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公证机构、银行或政府等权威机构来证明信息的真实性。在区块链世界里,Sign Protocol承担了类似的职责。它提供了一种全链上的证明机制,确保每条链上信息和每笔交易都由经过认证的身份背书,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对普通用户而言,Sign Protocol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让用户的身份和信息得到透明、安全的验证。链上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钱包地址,它代表了具备完整社会信用和背景的"人"。这种身份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能为用户在Web3世界中的参与提供更多便利,并在各种去中心化应用中建立更高的信任度。闫欣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需要验证但效率低下的场景。例如,中国公民申请美国签证时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文件,这个过程既繁琐又容易出现伪造问题。Sign的技术有潜力将这个需要几周完成的"证明+验证"过程缩短到几分钟内完成。另一个例子是交易平台的KYC流程,目前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证明证件的真实性,但缺乏更好的替代方案。在隐私保护方面,Sign Protocol大量使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但尚未开始使用完全同态加密。他们的系统设计仅需验证,无需比对或上链敏感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也符合GDPR等隐私保护法规。关于EthSign产品,闫欣强调其核心优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免费验证能力。与传统电子签名平台相比,EthSign不需要订阅,没有垃圾邮件,文件永久加密和存储。它以美国电子签名法为基础,得到大多数国际认可。SignPass是Sign开发的新身份验证系统,已在塞拉利昂和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开始应用。面对全球各地不同的身份管理监管要求,SignPass采用了技术合规和政策合规双轨并行的策略。在技术层面,SignPass从设计之初就引入了隐私设计理念,使用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确保用户敏感信息最小化披露。在政策层面,SignPass的各项功能都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框架进行模块化配置。Sign未来3-5年的发展路线图聚焦于"链上政务效率"。他们计划从国际层面推动区块链应用,将公共服务迁移到区块链这一公共基础设施上。此外,Sign还计划推出一个类似支付宝的应用程序,集成身份验证、钱包管理和各种应用功能。
Sign创始人闫欣:区块链重构全球信任 打造链上公证平台
Sign联合创始人闫欣:区块链重塑全球信任机制
在去中心化浪潮中,信任仍是现实世界与区块链融合的关键。Sign作为链上验证系统的领先者,以Sign Protocol为核心,让身份、协议、信用等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验证,就像区块链交易一样。本次专访中,Sign联合创始人闫欣深入解析了公司的愿景、技术突破及未来规划,探讨如何通过区块链重构信任机制,并推动公共服务上链。让我们一同探索Sign的世界,了解区块链如何成为全球信任的新基石。
闫欣介绍了自己和Sign的背景。他在国内成长,曾担任工程师和投资人,现在是一名创业者。2021年,他与两位伙伴共同创立了Sign(最初名为EthSign)。经过四年的发展,他们开发出了全球验证系统Sign Protocol,使身份、协议和信用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验证,类似于区块链交易。2024年,公司收入达到1500万美元。Sign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红杉美国、印度和中国三家基金投资的公司,也是某交易平台旗下投资部门更名后的首笔投资。
Sign的核心目标是将世界上最重要的场景和公共服务转移到区块链上。他们认为区块链是最强大的全球账本,具有实时、准确和可审计的特性。Sign致力于让更多的信息、资质和身份数据能直接在链上验证,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简单的验证过程。
今年,Sign计划与更多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将区块链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平台,用于承载公共服务。他们将在年中宣布一些关键合作。
Sign团队非常多元化,成员来自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州大学等顶尖学府,包括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团队中有专注于代码的技术专家,也有热衷于产品设计的创新者。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坚信区块链的未来,相信它有潜力重塑全球信任的基础逻辑,构建真正的超主权基础设施时代。
闫欣解释了Sign如何在无信任网络中重新定义信任。虽然区块链本身是一个无需信任的网络,一切都通过代码和共识来保证,理论上不需要信任任何人。但现实社会并非如此,我们的日常决策都建立在信任之上。为了让区块链承载更复杂的现实世界应用,Sign将现实世界的信任机制引入链上。他们在多个区块链上部署了智能合约,并为这些合约设计了统一格式,使所有机构、个人、公司,甚至国家级组织都能通过链上系统进行验证。
Sign Protocol被比喻为"链上公证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公证机构、银行或政府等权威机构来证明信息的真实性。在区块链世界里,Sign Protocol承担了类似的职责。它提供了一种全链上的证明机制,确保每条链上信息和每笔交易都由经过认证的身份背书,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对普通用户而言,Sign Protocol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让用户的身份和信息得到透明、安全的验证。链上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钱包地址,它代表了具备完整社会信用和背景的"人"。这种身份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能为用户在Web3世界中的参与提供更多便利,并在各种去中心化应用中建立更高的信任度。
闫欣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需要验证但效率低下的场景。例如,中国公民申请美国签证时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文件,这个过程既繁琐又容易出现伪造问题。Sign的技术有潜力将这个需要几周完成的"证明+验证"过程缩短到几分钟内完成。另一个例子是交易平台的KYC流程,目前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证明证件的真实性,但缺乏更好的替代方案。
在隐私保护方面,Sign Protocol大量使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但尚未开始使用完全同态加密。他们的系统设计仅需验证,无需比对或上链敏感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也符合GDPR等隐私保护法规。
关于EthSign产品,闫欣强调其核心优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免费验证能力。与传统电子签名平台相比,EthSign不需要订阅,没有垃圾邮件,文件永久加密和存储。它以美国电子签名法为基础,得到大多数国际认可。
SignPass是Sign开发的新身份验证系统,已在塞拉利昂和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开始应用。面对全球各地不同的身份管理监管要求,SignPass采用了技术合规和政策合规双轨并行的策略。在技术层面,SignPass从设计之初就引入了隐私设计理念,使用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确保用户敏感信息最小化披露。在政策层面,SignPass的各项功能都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框架进行模块化配置。
Sign未来3-5年的发展路线图聚焦于"链上政务效率"。他们计划从国际层面推动区块链应用,将公共服务迁移到区块链这一公共基础设施上。此外,Sign还计划推出一个类似支付宝的应用程序,集成身份验证、钱包管理和各种应用功能。